2022年7月28日,交通運輸部舉行新聞發布會,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舒馳表示,今年上半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6758億元,同比增長6.7%。其中,公路完成投資12704億元,同比增長9.7%;水路完成投資739億元,同比增長4.7%。
(圖為航拍甘肅首條PPP公路項目兩徽高速公路)
各地除了爭取交通基金、專項債券以處,還積極通過市場化融資,加大金融支持交通基礎設施的力度。與此同時,在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的PPP政策引導下,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和企業也不斷探索,交通運輸領域PPP模式實現快速發展,成為我國PPP改革實踐領域的“主力軍”,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。專家表示,PPP模式逐漸成為交通重大戰略項目、補短板項目的首要選擇。
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從財政部PPP中心獲悉,2022年上半年,PPP市場規模穩中有增。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新入庫項目279個,投資額4586億元。截至6月末,累計在庫項目10354個,投資額16.5萬億元;累計簽約項目7934個,投資額13.1萬億元;累計開工建設項目5280個,投資額8.7萬億元,開工率53.1%;累計運營服務項目1988個,投資額2.8萬億元。
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財政金融(PPP)研究室主任、副研究員翁燕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最新數據表明,交通運輸PPP項目單個項目投資體量大,高速公路、國省干線、農村公路、港口碼頭、鐵路、機場、城市公交、樞紐站場等交通運輸項目都有較多的實施PPP模式。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,要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。交通運輸領域作為PPP模式運用的核心領域,在PPP發展中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。
翁燕珍告訴本報記者,首先,PPP模式逐漸成為交通重大戰略項目、補短板項目的首要選擇。擴大交通有效投資,對助力穩增長、促投資、穩就業具有重要作用。為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,需要加快國家重大工程交通項目和“6軸7廊8通道”戰略骨干通道項目建設,精準補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短板。采用PPP模式,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,可以有效地提高項目全生命周期整合度,積極發揮社會資本投融建管養運等全鏈條優勢。
其次,交通運輸PPP市場由重數量、重速度向重質量轉變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更加重視并規范項目前期準備和策劃工作、充分開展市場測試等,不斷創新PPP實施模式,推動交通PPP項目高質量發展。
再次,“投融管退”良性投資循環路徑逐步形成。資產證券化(ABS)、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(REITs)等模式為社會資本盤活存量資產、實現有效退出提供了可行的路徑。
財政部PPP中心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,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中的中西部地區項目多。今年上半年,新入庫項目投資額前五位分別是,甘肅785億元、遼寧499億元、江西429億元、河北322億元、山東291億元。累計在庫項目投資額前五位分別是,云南1.3萬億元、貴州1.3萬億元、四川1.1萬億元、河南1.1萬億元、浙江1.0萬億元,合計占管理庫總投資額的35.3%。
據財政部PPP中心負責人介紹,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中,交通運輸、市政工程項目居前。今年上半年,新入庫項目投資額前五位分別是,交通運輸1948億元、市政工程899億元、城鎮綜合開發581億元、林業266億元、教育125億元。累計在庫項目投資額前五位分別是,交通運輸5.9萬億元、市政工程4.6萬億元、城鎮綜合開發2.0萬億元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1.1萬億元、水利建設3982億元,合計占管理庫總投資額的84.6%。
財政部PPP中心負責人表示,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新入庫的“兩新一重”項目投資超七成,包括新型基礎設施、新型城鎮化、交通運輸和水利建設重大工程三個領域。PPP還助力脫貧縣推進鄉村振興,有539個脫貧縣探索運用PPP模式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。此外,截至6月末,全國2763個有PPP項目在庫的行政區中,2729個行政區PPP項目合同期內各年度財政承受能力指標值均未超10%紅線,總體處于安全區間。其中,2035個行政區低于7%的預警線、占比73.7%,1574個行政區低于5%、占比57.0%。